2026 新人必讀|過大禮程序詳解:傳統完整版 × 現代簡化版(附禁忌、禮金銀碼、Checklist)
準備 2026 結婚?恭喜你踏入人生重要階段!
無論是辦中式婚禮、茶禮,還是簡化儀式,「過大禮」始終是華人婚嫁禮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。很多新人都會問:
「過大禮一定要做嗎?」
「程序很多會很複雜嗎?」
「簡化版可以怎樣做?」
這篇文章會帶你一次搞清楚:
✔ 過大禮的意義
✔ 傳統版 × 現代簡化版程序
✔ 過大禮宜忌(最新懶人包)
✔ 必備物品 Checklist
✔ 禮金應該點準備?
✔ 避免家長尷尬的方法
✔ 延伸攻略分類(新人 100% 需要!)
為何要「過大禮」?
很多新人以為「簽紙+擺酒」就等於結婚,但在傳統禮俗中,過大禮象徵男家正式上門提親,是雙方家長確認婚約的重要儀式。
其淵源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的《禮記》,古時婚嫁講求「三書六禮」,而「過大禮」正是六禮中的關鍵儀式之一。
過大禮的核心意義:
- 男家送禮金、禮物 → 表達誠意與尊重
- 女家收下禮品 → 表示接受婚事
- 象徵兩家正式結成姻親
儀式不在於多繁複,而是象徵「兩家共結良緣」的美意。
過大禮時間|什麼時候做最好?
一般會建議新人:
🗓 過大禮日期:婚前 10–60 日
(即婚禮前約 2 星期至 2 個月)
若新人忙碌,也可只擇「吉時」進行。
過大禮程序(傳統完整版)
以下為傳統農家沿用的完整禮節,適合重視文化、家長較堅持傳統的新人大日子使用。
程序 1:擇吉日・吉時
過大禮需要擇吉日,宜早不宜遲,常見在結婚日前 1–2 個月辦理。
程序 2:準備物品(多達 20 類+100 件以上)
傳統禮品非常講究意頭,幾乎所有物品都要求:
✔ 雙數
✔ 成雙成對
✔ 代表富貴興旺、百年好合
常見物品包括:
- 八式或六式海味
- 龍鳳餅/嫁女餅
- 禮金
- 金器三寶/五金
- 生果
- 禮籃
- 酒
- 禮炮、禮對聯等
(文末提供完整 Checklist)
程序 3:新人避席
過大禮期間,新郎新娘、老爺奶奶盡量不見面,
女家可由大妗姐接待。
程序 4:男家獻禮|女家納禮
流程為:
- 男家將禮品送到女家
- 大妗姐逐件開箱、報禮
- 女家收禮後會「回一半」象徵共享
- 雙方互相祝福
程序 5:完成儀式|新人仍不可見面
傳統上過大禮當日新人不可相見,象徵吉利。
程序 6:女家正式回禮給男家
包括:
- 回禮金
- 嫁女餅/餅卡
- 生果
- 酒
- 衣物或象徵性禮品
過大禮程序(都市人必備:現代簡化版)
如果你希望保持儀式感但不想太繁複,這個版本最適合。
程序 1:只擇吉時(非必擇吉日)
程序 2:大幅簡化物品
現代新人常用的簡化方式包括:
✔ 海味只需髮菜(取其「發財」意頭)
不用準備傳統八式海味。
✔ 龍鳳餅改用餅卡
省時、方便派發、零保存問題。
✔ 選擇代表性禮品
例如:酒、禮金、生果,便已足夠。
✔ 禮金不可或缺(最重要!)
程序 3:即日交付大禮
現代做法是:
- 過大禮期間不見面
- 儀式完結後新人可立即相見
甚至可以:
✔ 用「包羅萬有利是」代替全套大禮
由女家父母保存,即象徵完成儀式。
過大禮禁忌/宜忌(2026 最新懶人包)
過大禮宜:
✔ 1. 禮金銀碼要好意頭
如:
- $38,000(生發)
- $38,888(生生發發)
- $39,999(長長久久)
- $100,000(十全十美)
✔ 2. 所有物品以雙數為主
象徵成雙成對。
✔ 3. 唐餅翌日派親友
將會請飲席者派兩對,其餘派一對。
✔ 4. 禮金先與家長溝通
避免家長期望不同造成尷尬。
過大禮忌:
✘ 1. 新娘不能吃喜餅
因喜餅代表自己的「福氣」,不能「吃掉福氣」。
✘ 2. 果籃避免「不吉利諧音」生果:
- 橙(慘)
- 梨(離)
- 芒果(亡)
- 香蕉(死)
✘ 3. 上香時香燭不能拔出重插
否則會有「二婚」意頭。
延伸閱讀:一次解決新人所有疑問(2026 版本)
【過大禮完整攻略】
- 傳統完整版
- 現代簡化版
- 禮金數目
- 吉祥語/祝福語
- 物品 Checklist
- 女家回禮指南
- 金器三寶/五金
- 海味八式/六式點揀?
- 龍鳳餅介紹
- 需唔需要好命婆?
- 生果擺法
- 過大禮禁忌一覧
- 包羅萬有利是
- 過大禮物品後續處理
- 大妗姐角色大全
中式婚禮嫁喜拆解系列
-
上頭儀式
-
嫁妝擺法
-
喜帖寫法
-
裙褂注意事項
-
安床流程
過大禮禮金 2026 懶人包
宜
- $38,000
- $38,888
- $39,999
- $100,000
忌
- $52,888(唔易發)
- $58,888(唔發)
- $48,888(有「死」音)
- 所有非 9 結尾的單數銀碼
總結|過大禮不必繁複,但必須有心意
無論選擇「傳統完整版」還是「現代簡化版」,過大禮的核心都是:
禮多人不怪,重點在於禮意,而非禮數。
最重要:
✔ 與家長溝通
✔ 了解兩家期望
✔ 根據自身情況調整
只要安排得宜,過大禮一定可以順順利利,過程既溫馨又有儀式感。